无标题文档

教育始于家庭 陪伴孩子成长

作者:郑建忠   摄影:无   发布人:苏木棉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6-11-23   点击量:18436   手机模式

初一第一次家长发言稿

教育始于家庭 陪伴孩子成长

郑建忠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一转眼,秋去冬来,孩子们入学至今已近三个月。这段时间,孩子们经历了学前教育的严格训练,感受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广播体操、跑操的比拼切磋,初尝了期中考试的竞争较量,有的孩子还咀嚼到了离家住宿的百般滋味。摸爬滚打,酸甜苦辣,与小学大不相同的生活体验也为家长们带来许多命题。借此机会,我跟大家谈谈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故治天下之大本二,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故妇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也。”瑞典教育家哈巴特也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教育孩子是人类社会最具挑战性、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变化,父母必须认真学习,才能与孩子进行对话,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在整个家庭里,孩子接受教育,父母更要接受教育。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在一些孩子由老人隔代抚养的家庭,孩子一般难以长足发展。孩子成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出问题;父母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则可能会变坏。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经告诫我们:无知地对待孩子比无知地对待成人更可怕。

众所周知,没有驾照不能开车,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千倍。然而,家庭之路上却充满着无证驾驶的“司机”,这些“无证父母”匆匆上路,对孩子发号施令,造成家庭教育矛盾重重,生活习惯、学习前途、教养方式诸多冲突。一个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到心理,从知识的学习到人格的养成,是一门大学问,为人父母者,要认真地学习。英国学者赫胥黎说:“欲造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在我国,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春节团拜会上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有三个维度:拓展自然生命的长度、拓展社会生命的宽度、拓展精神生命的高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的本质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是共同成长的伙伴。“与孩子一起成长,既是父母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胜任家庭教育的需要,也是为孩子做榜样的需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父母积极进取的状态能够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怀有赤子之心,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就是现代青少年最好的榜样。”父母可以从孩子身上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耐心”、“好奇”、“学习的精神”、“ 科学方面的各种技能”等,现代社会的孩子比父母懂得的更多。因此,家庭教育方式从父母教育孩子的自上而下规律,逐渐演变为孩子影响父母的自下而上的自我提升,家庭教育渐渐进入一个平等的新世界。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爱和支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参与得越多,子女的成长状况就可能越好。家庭给予孩子温暖的支持,可以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缓解学习压力。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以自身为例,说明亲子关系的重要。“我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她给了我非常多的关爱,经常给我读故事,非常细心地照顾我。我的母亲是哲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的父亲非常和蔼,即使当我不能跟他相处的时候,还是能够感觉到父子之间的联结和交流。我的父母都给了我很多的爱,母亲给的更多是陪伴,父亲在我心目中更像是一个偶像,我对父亲是一种崇拜的心态。”事实上,我们发现,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父亲的角色十分重要,我要为今天来参加孩子家长会的父亲点赞。父亲的教养方式以温暖、理解为主,孩子学习成绩好;以惩罚、拒绝和否认为主,孩子学习成绩往往差。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在校时间很长,亲子共处的时间很短,珍惜在一起的时候,专心陪伴很重要。放下手机,离开电脑,用心聆听,温和而耐心地教导孩子。以家长颇为头疼的手机问题为例,一方面,家长有感于孩子对手机的渴望,智能手机的使用影响孩子学习的专注度,还引发了交友不慎、过度购买、长时用眼、信息负面等问题。让已经上瘾的孩子养成良好的智能手机使用习惯很难,但是难,不代表放任,要事前和孩子沟通交流,达成约定,让孩子有节制地适量使用。父母有责任帮孩子把智能手机和网络聊天工具当做工具使用,而不是被工具所绑架。培才学校严禁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正是基于这点考虑而作出的决定。父母应该要用温和的方式给孩子指明方向,又要严厉地教他们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给孩子制定一个严格的行为标准,但同时用爱去教会孩子:这个是可以做的,那个是不可以做的,不能过度放纵。当孩子不遵守规则的时候,父母的惩罚不能太过严厉,太过严厉会毁了孩子,应严慈相济、恩威并施。培养孩子能力的关键是父母的态度,取决于父母是否有一贯性的、明确的、正确的行为标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一起放眼全球,看看一些注重家庭教育的国家的典范。北欧的芬兰和亚洲的韩国,分别代表欧洲和亚洲的不同背景,值得我们在座家长学习、反思。

在全球57个国家、40万左右15岁中学生参与的PISA(国际学生评量计划)测试中,芬兰中学生连续三次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评价为整体表现全球第一。芬兰教育的成功要归功于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一到假期基本上每个家庭都会让孩子充分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家长从小就非常关注孩子成长的物理环境是否安全、舒服,也关注教学、心态等软环境。注重教育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团队合作。芬兰人认为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过程非常重要,教育往往更多是一种支持。孩子如果获得足够的信任、足够的尊重,就更愿意说出他的想法,会跟大家共同学习、锻炼,共同达到目标。如果家长非常权威,孩子可能会很害羞,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和教师更多要承担帮助的角色,帮助孩子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的亲子互动,家长才能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潜力和不同的天性。不能强迫一棵苹果树开出樱桃花,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天性。

韩国前教育部长,韩国教育研究会主席,首尔大学名誉教授文龙鳞,提出“赢得竞争要靠道德智能”,他用大量的科学分析证明,道德智能低下的孩子将无法适应十年后的社会。他给年轻父母的忠告是:学做人是成才的第一课,道德智能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他认为,“道德智能”是指可判断对错,并可以通过自己的伦理信念来做出不愧对于自身以及他人的行动的能力。理解和关怀他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我情绪、将满足欲望推到其次的能力,能够包容理解与我不同想法的能力,怀着尊敬之心对待其他人的能力等。“道德就是竞争力”,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决定你在人际关系中必定会获得成功。负责任、关怀别人、遵守约定等一系列的能力,是做人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如果你不遵守约定、不负起责任,你就会失去朋友,也就不必谈成功了。“道德”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因为感觉上好像遵守道德自己就吃亏了。人为什么不能正直到底?我不正直的话,这笔钱我可以拿到,我要是正直的话,这笔钱我就要吐出来。人总是面临这种抉择的矛盾状态。所以,为了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具有正确的理性判断能力:我是否能够承受“吃亏”的状态然后做有道德的人。也就是说,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培养有道德的人的关键。培养理性判断能力的第一阶段是10岁以前,第二阶段是小学高年级,第三阶段是初中,第四阶段是高中,最后阶段是二十五六岁。前四个阶段都需要在家庭里培养。

陪伴孩子成长,我们希望家长做好三方面:示范、独立、合作。

一、示范

家庭教育是“与生俱来”的。不管家庭教育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孩子的成长都是从模仿双亲开始的,这是人类成长的规律。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在不知不觉中就从父母和周围的人那里学会了他所要学的东西,不是刻意地去学某些知识和能力,这就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有孩子在作文中描述母亲:“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我看见你为生病的朋友送去亲手做的饭菜,从此我懂得了我们都要相互关爱的道理。”“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我学会了人生中应该懂得的大部分课程,它们能使我在长大后成为善良、有为之人。”

西方文化中,对孩子的尊重鲜明地表现在对孩子“模仿”学习特点的尊重。西方人也有闯红灯过马路的,但是如果此时有孩子等着过马路,所有成人都不闯红灯。法国足球明星齐达内在球场与人口角,用头撞击对方胸部。后来,齐达内公开道歉,他向儿童道歉!向尚不具备道德与是非判断能力的儿童道歉。

家长要改变“孩子交学校,教育我无责”的心态和行为,重视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特点,检点自己在家庭、在孩子面前的言行,承担起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父母对于孩子教育质量的好坏,绝大部分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支持,而不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成长是人生重要的使命,父母是孩子的成长楷模,儿童的许多问题其实是成人造成的,只有家庭成员一起成长,才能使儿童更好地成长。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持续76年的调查表明,幸福的人生意味着拥有爱、温暖和亲密的关系。父母陪伴孩子一起长大,才有机会建立起爱、温暖和亲密的关系。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应当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二、独立

为人父母的过程是为今后孩子的独立做能力储备。父母的教育是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自主安排,自觉学习为目标。管教孩子,但不可过度教养:为了使孩子在学业、人际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功,向孩子提供过度的、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关怀和帮助。过度教养分为“直升机教养”和“割草机教养”两种典型形式。“直升机”父母时刻在孩子头顶上盘旋,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他们立马出手相助;“割草机”父母随时跑在孩子前面,像清除杂草一样提前帮孩子扫清前进道路上可能面临的所有障碍。父母过度教养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对孩子、家长和老师都造成了多方面的伤害。过度教养对孩子的学业成就、社会适应、抗挫折的能力、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及生活技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过度教养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对自己、对生活的掌控能力,让孩子产生无力感,导致很多负面情绪。对父母自身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父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孩子身上,自己也会感觉到倦怠、压力、自责等情绪困扰。另一方面,过度教养也会对学校日常管理造成干扰,影响到家校合作的效果。    过度教养的具体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回应和要求的极度不平衡。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过分保护、轻易满足、特殊礼遇等,都是过度教养的表现。过度教养就是父母在“回应”和“要求”上的过度表现或不恰当组合。最典型的就是“高回应”,比如当孩子外出时,父母不放心,总是一个又一个地打电话。还有“低要求”,比如有的父母不让17岁的儿子独自乘车上学,担心不安全。还有一种是“高要求”加“低要求”的组合,即理论上对孩子要求很高,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却又不教孩子独立做事的方法,不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的,家长不能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要走出过度教养的误区,就要学会放手,信任孩子,用平常心对待孩子,学会分离和相互理解。为避免过度教养,父母一定要将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不能将孩子的人生视作自己人生的延续。父母要相信孩子有应对困难、风险的能力,人类代代相传,每代孩子都有应对自身困难的能力。

很多父母给予孩子特殊礼遇,总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孩子多加关注。家校合作中很多老师反映,不少家长总对老师强调“我的孩子很特殊,所以应该怎样”。每个孩子确实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我们更要相信孩子发展的共性,相信孩子的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特点,不要过度夸大孩子的特殊性。

还有的父母总感觉不到孩子的成长,永远认为孩子应该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亲子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特别的关系,是唯一以“分离”为目的的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或距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最初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总有一天孩子会成长为独立的个体。然而有些父母并没有伴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我们要学会守望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应该离开父母的时候,有能力离开父母。当我们读懂孩子在思维、人格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就知道青春期阶段重点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智慧的父母会用自己心灵的不断成长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地退出,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三、合作

有的父母亲以为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还有的父母教育强势的过分张扬,与学校缺乏良性的沟通互动,以不恰当的方式妄加评议,导致家校不能很好合作。家庭所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物质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亲情的抚慰和滋养。尽管学校有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但由于体会到的家庭温暖不够,很多孩子陷入亲子分离导致的心理孤独和情感冷漠,产生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并不鲜见。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保护孩子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事实上,家庭和学校是有分工的,家庭侧重培养孩子的人格、道德,学校主要是教给孩子的知识。不过,这种分工在未來会淡化,父母会更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家校关系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学校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家校合作有利于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满意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父母孩子共同成长。家长委员会的设立,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学校会以有效的措施推进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

孩子上初一了,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家长,下面的建议供参考。

①正确面对考分

考分是我们家长的目标和策略,但很多家长总把这个挂在嘴边,欲速不达,不讲智慧。正确面对考分——

考得好,嗯,可以,应该的。

考得不好,要注意了。在中国这种环境,你放心吧,考得不好孩子心里一定清楚的,在学校是没好果子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考不好回到家,家本来是有疗伤的功能的。这时候你要安慰他,胜败是兵家常事,这一点小小的失败算什么,我们来找找原因看……

②认可孩子的努力

不要否定孩子,不要说他不努力。很多家长不是在亲戚面前说:“我家孩子很聪明的,要是再努力点就好了。”真不可以这样的。

③制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情绪不好造成学习问题,是可逆的。要记住四个字,孩子读书,“心神安宁”。夫妻不和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妈妈要注意,责任很重大,小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天然紧密,小孩子天生就是要为妈妈战斗的,夫妻打架如果妈妈赢了,啥事没有,可惜妈妈不会赢……如果吵完架,妈妈情绪很差,还跟孩子诉苦:都是为了你,不然早跟他离婚了。这样,孩子会把妈妈不幸福的原因归结于自己。

④不拿孩子与人比较

在外人面前,一定夸奖自己孩子。一群妈妈在一起聊天,一定会扯到自己孩子,如果讲了不好的,孩子听到会很受伤。如果话题扯到自己孩子,妈妈一定要把话题转移开。

⑤正面鼓励孩子

要跟青春期孩子相处好,就记住一句:实实在在相信他。孩子的进步是有过程的,从25%50%75%100%,只要你始终真的相信他,他终有一天会告诉你,他长大了。

⑥欣赏自己的孩子

一个孩子,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不要他,妈妈不能不要他。但很多妈妈就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你怎样怎样,妈妈就不要你了。妈妈讲这种话,对孩子很伤很伤。不要总是挑剔女儿,对儿子不要像根藤一样缠着。孩子在用潜意识看着妈妈,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会愿意为母亲牺牲的。

⑦鼓励孩子助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竞争力很强的人,要鼓励他助人。我们很多家长只有本事培养竞争感很强的孩子,没有本事培养竞争力很强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竞争力才强?你应该经常和孩子说,你要看看别人是不是需要帮助,要帮助别人。当孩子在注意看能怎样帮助别人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别人给他的反馈也都是正面的。我们总给孩子说要多考分数,要超过某某某,恰恰这样培养不出孩子的竞争力,只有竞争感,等到哪天他遇到了无法超过的对手,他的精神就会瓦解。

⑧克服自身焦虑

妈妈的情绪是和孩子连接在一起的。焦虑的妈,嘴里始终在说考试。人一旦焦虑,就很难投入。

⑨正确处理网络游戏

不要轻易给孩子戴帽子——我家孩子有网瘾。成瘾没那么简单的。孩子只是时间分配的问题。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电脑”的,孩子一定摸了电脑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只能跟孩子契约化: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用金字塔来比喻孩子成长所必须的精神基础,最基层是父母的爱,第二层是好奇心,第三层是自信心,第四层是创新精神。没有任何力量比父母的爱更加重要,相信未来的自信心及战胜困难的能力都来自家庭,父母的爱能让孩子长出天使一样的翅膀在未来的困境中飞翔。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与孩子双向互动、彼此受益、共同成长。希望我们携手努力培养情商高、习惯好、身体好的“新三好”孩子,为孩子未来幸福快乐而努力!

2016.11.20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