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当父母吵架不可避免时,如何才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作者:   摄影:   发布人:吴东梅   来源:转载其他   发布日期:2018-01-22   点击量:17481   手机模式

1

著名的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联系或许影响一生。

每个孩子在面对这个未知世界时,无时无刻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

父母的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夫妻关系等,不知不觉间就沉浸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可以这么说,个孩子一生路途的背后,都隐隐浮现原生家庭的影子。而父母之间破坏性的冲突,对他们的影响深远。太多的心理研究证明:612个月的婴儿,即便在睡着时,也会对父母争吵时的语调有所反应。

1岁开始,婴儿就具有分辨父母情绪和感知冲突的能力了。即使是已经成年的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冲突仍然异常敏感。孩子永远不会因为习惯而忽略父母之间的破坏性冲突。

耶鲁大学医学院儿童和青少年研究与教育项目主任琼·考夫曼曾长期跟踪研究两组儿童,其中一组是快乐健康的儿童,另一组是处于父母长期不和、在忽视或受虐行为里的儿童。

结果发现,长期处在父母不和的环境中、遭遇情感创伤的孩子,DNA出现了近3000处表观遗传变异,23条染色体均都受损。受损的那部分,主要是负责镇定压力反应的基因。

这是相当可怕的现象。他们如此形容:如果用汽车来比喻孩子,那么这些孩子身上,有一组关键的刹车片失灵了。

 

2

父母的每一次破坏性冲突,不经意间会在孩子的人格形成里留下伤痕,宛如海浪拍打礁石,总是会激起朵朵浪花。

    影响孩子的亲密感

我们的喜怒哀乐都会牵动他们的情绪,虽然他们并不知晓如何正确的表达。

特别是7岁前的孩子,正是克服羞耻、怀疑、内疚感的关键期,也是从这个世界中获得信任、主动、自主感的重要期。

他们从社会环境里接受的是家庭和睦的信息,但父母的不和,与他们所接受的信息相违背。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许多人恐婚,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父母一生都在吵闹冲突,死磕到底,让他们觉得婚姻没有任何意义。

影响孩子的责任感

幼年期到童年期的孩子,正处在自我完善的成长期,对这世界充满自我。他们会做些出乎意外的事(不吃饭、不做作业、生病、自残等)来分散父母的注意,力图让父母不争吵,他们不自觉地承担起家庭的拯救者这个角色。

如果是天生内向气质的孩子,往往会成为无能者或者冷漠者。当他们发现无事无补时,心里就生发莫名的愧疚:我不好,我没用,我无法做爸妈的粘合剂。

知乎上许多网友谈到童年时面对爱吵架的父母时,往往都充满内疚:我没有用,不能帮助他们。

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一看见父母吵架,他就会失去安全感。连他最信任的父母都如此暴躁,这世界他还能相信谁?

因此在孩子面前吵架,最好夫妻要在孩子面前和好。

过早的懂事

他们往往会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更懂事。

过早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

星爷周星驰,看着父母从不和到争吵最后离婚,而后母亲靠一人之力供他们兄妹三人长大。

当他功成名就后,在一次节目中,他母亲说:有一次,她特意买了鸡腿给孩子吃,可星爷居然把鸡腿掉在地上,为此她耿耿于怀几十年。

星爷说出真相:如果我不把鸡腿扔在地上,你会吃鸡腿吗?

 

3

生活本来就是一首交响曲,充满来自不同的声音,或许美好,或许阴暗。

我们应当如何做,才能让那不和谐的声音在孩子心里没有形成伤害呢?

避免破坏性冲突

冲突有两种,一种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冲突,一种是伤害身心的破坏性冲突。

建设性冲突往往是因为各自的看法、见解等不同而形成。是出于明确边界,释放情绪,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发生。

但在冲突的过程中,要努力控制情绪,避免成为破坏性冲突。

破坏性冲突包括:

言语攻击:辱骂、侮辱、威胁……

身体攻击:殴打、推搡……

冷战:回避接触、分居、离家、生闷气……

对孩子坦诚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有意见不一致的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两个人能够在所有的事情上意见一致。

当孩子的面和好

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就要在孩子面前和好。

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批评、责骂对方。

让孩子知道:吵架是暂时的,所有的冲突都会过去。

告诉孩子,我们还是爱着他

给孩子爱的保证,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我们爱他。

电影《怦然心动》中,小女孩朱丽一家感情融洽,但生活比较清贫。有一天爸爸妈妈发生激烈地争吵,因为爸爸把家中大部分钱拿来照顾智障的弟弟,从而使生活拮据。

朱丽觉得是自己引发了父母的争吵,心里非常难过。

当爸爸妈妈冷静下来后,爸爸对朱丽说了亲情的重要,也表白对妈妈和孩子们的爱与感谢。

妈妈也告诉朱丽,妈妈一直都爱爸爸,也一直爱她。

于是,朱丽从伤心难过的情绪中走出来,开开心心地把院子收拾得井井有条。

不要让孩子站队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孩子拉进来,让孩子做评判,或者让孩子站队,这并不可取。甚至有的家长责怪孩子在爸爸妈妈吵架时,你没有帮妈妈(爸爸)说话;或者没有劝我们不要吵架。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事与你无关。

不要过早地让孩子背上沉重的枷锁,他们没有义务为我们的不良情绪承担责任。

我们是孩子的心之所在。他们爱我们胜过我们爱他。当他们学着用眼睛看世界,用耳朵听世界之始,便依赖于我们,此时,我们就是他们的全部幸福。而我们能在孩子童年时期,给他们最好的礼物便是父母相爱的环境。

转载自公众号:儿童心理课堂(ID:guanaibaby)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