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教育的发展  未来已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全校教职工开学大会上的专题发言

作者:郑建忠   摄影:无   发布人:苏木棉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8-02-24   点击量:17899   手机模式

各位同事:大家好!

春光明盛世,玉犬贺新年!在佳节正浓之际,祝愿各位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事业昌顺。大年三十家人围聚一起观看春晚的团圆热闹的气氛还没散去,今天的开学大会,我想就从春晚说起吧,这场晚会大气磅礴激动人心,实在值得我们回味和细思。

整台晚会借助激光矩阵、粒子跟踪系统、无人机、全息影像等科技,营造出了唯美震撼、神奇梦幻的表演意境。《丝路山水地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一带一路”源远流长,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和而不同。

珠海春晚分会场,百余辆车组成的车队跑上港珠澳大桥,并在无人驾驶模式下完成“8”字交叉跑等动作,300架无人机编队组成的立体白海豚跃过港珠澳大桥上空,近百艘无人艇组成的“舰队”排列成箭头队形穿过大桥,展示了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优势。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快速前行的中国,每一次春节的到来都承载着新的美好期待,每一台春晚的呈现都描绘出砥砺奋进的时代风景。春晚不仅是大国的盛宴,更是大国的情怀、大国的梦想、大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支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文化是大国发展的底色和根基,而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当前教育由关注知识传授向关注综合育人、全面育人转变。尊重学生的生命个性,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本,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教育应当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更大发展的可能。今天我想以语文学科为例,结合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谈谈新时代教育的核心素养和体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学业质量及其内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不仅保留了对学科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在教学建议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指引,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评价建议上,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其中对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主要从测试与考试目的、命题思路和框架、命题和阅卷原则三方面展开。

语文学科新版课标突出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把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至72篇,在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强调文化经典著作、古代小说、古代剧本等的阅读。在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加入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语言文字理论著作等,极大丰富了阅读内容,为学生课内外阅读提供了较大的选择。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数量增加到72()。足见对经典阅读的重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中的篇目更是重中之重。

品读语文学科新版课标,读出了其中既立足本国特色,又着眼国际视野的语文教育观。有几点感受:

()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有着继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坚持课程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学习方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实现“立德育人”,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指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加强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进一步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发展语言交流沟通的能力是基础。通过语言运用,获得各种思维方面的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外国作家作品、科学与文化论著,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文化传承与理解,热爱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建构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语文学科学习任务群有18个,分别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内容之丰富,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基础能力的需求,还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课程的实践能力。

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模式上要求以专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内容上有文本,但是不以文本为纲,也不求完备、系统的知识,突出强调整体阅读、学会思维与表达、提升鉴赏能力。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18个学习任务群分散到每个阶段、每个学期进行,是周期较长的实践活动,每个任务群都需要老师组织安排,引导启发。老师要重视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以及提升活动的安排组织能力,把握每个课型教学的具体要求,明确授课要达成的基本要求。

()优化语文课程结构

将高中语文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每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在教学设计时加入发散思维与情感迁移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对文化现象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要从实际出发。

综合性与实践性始终是课程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乃至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注重实践性的落实,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事例以及符合学生情况的课程内容出发,恰当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创新、探究,加强授课的情境化、结构化和选择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明确学业质量标准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绩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明确和加强了与高考的联系,更能适应新形势下新课程、新考试的需要。

教学评价要体现学习目标、内容与评价的一致性。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实践活动的特点,注意考查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程度、思维特征,以及沟通合作、解决问题、批判创新等能力。

教育既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大势所趋,未来已来。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学实验室李晓庆认为,随着教育改革及中高考改革的深入,教师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水平,发挥学生的优势,“学生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就要构建选择性和开放性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教育更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帮助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找到自己要的幸福。”教育学部余胜泉认为,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素质的全面发展,会受到更多重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柔性的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将会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新的中高考方案背景下,教师眼中看到的将是不同类型拔尖学生的脱颖而出。教师需要将自己提升为学生学科学习的“导师”,从学科教学、学生学习、学科作业、考试评价等方面做出调整,善于发现真正喜欢和擅长这个学科的学生。保护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作业,设计开放性试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真正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未来的学科教学要求教师优化目标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作为导向,落实在每一节课当中、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

注重时代性,利用现代新技术、新手段、新资源建设课程。教学设计立足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地域的特色,有针对性有选择地进行设计。融入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结合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数字读写能力:发展信息、媒体和技术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生活和工作能力。使学生拥有自身的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适应日后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学会适应不同环境,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自我导向的能力,能有所责任和承担。

纵观当下,学习普遍存在着一些本质问题: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没有完全激活、学习过程缺乏精准调控、计划课堂缺乏个性化、创新及系统思维能力欠缺、难以获得适合学生自身的最佳老师和学习上的最佳伙伴等。

我们进一步把学习面临的瓶颈问题描述成四个具体的问题。

问题一:如何实时监测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调控教学安排提供依据?

问题二:如何根据学生情况,定制学习流程,引导、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

问题三:如何让学生有机会形成创新及系统思维能力?

问题四:如何实现优质教师实时服务于有所需求的学生?

聚焦教育核心瓶颈问题,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钟绍春教授认为,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有效学习路网,构建起让学生认同并主动学习,按照需要并找到适合的方式学习,得到最适合的教师帮助并找到最佳合作伙伴完成学习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与合作、认知与系统思维,学科关键问题解决与职业能力及多元智慧。

当前教育如果仍集中在教师讲上,多数是快速呈现知识和获得信息,学生得到的学习成效属于粗浅层次。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探究,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与合作学习,过程监测与调控,优质师资均衡配给等缺乏有效支持。聚焦问题,创新教育,找到不足,精准发力,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有效支持教育教学创新的智慧环境。在我校初步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运用学习数据进行学生学习质量分析和教师教学质量分析的工具,以形成学习过程检测和学习过程调控。

教育的发展,未来已来。变革的时代需要改进也需要坚守,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回归教育本源。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也是这样。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好的教师就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引领者,好的学校就是促进学生健康幸福,面向未来发展。立德树人,发展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培才人的2018年必定是奋斗之年,奋进之年。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