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交流切磋,相观而善

——高中历史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作者:黄晓玲   摄影:钟小贞   发布人:陈昕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1-06-10   点击量:7634   手机模式

“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五月天,高中部历史科组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主题为“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在胡龙华副校长的指导下,本次活动以“探讨教学模式,展示教学风格,打造高效课堂”为目的,遵照“确定课题-同台展课-互动评课-总结反思”四个流程进行。开展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切磋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课堂设计,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殊途同归。既彰显教师个性,还能让教学异彩纷呈,赋予了静态教材以生命力,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

第一篇章:指导

为了这次教研活动能够有效顺利地进行,胡龙华副校长于4月20日开设了《历史教学中的同课异构》的专题讲座,其他科组老师慕名而至。胡龙华副校长首先讲解了“同课异构”的概念、形式、应遵循的原则,丰富了老师们对“同课异构”的理论认知。其次,胡龙华副校长结合自身从教以来的丰富经验,以通俗易懂的优秀课例来详细地讲解了“同课异构”的方式和研究过程,并提出“同课异构”核心精神体现的是方法策略上的“教无定法”、目标内容上的“因材施教”、风格个性层面上的“扬长避短”的教学思想。最后,胡龙华副校长进一步阐释了“同课异构”的课后反思、意义、存在的误区等,重点讲解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如何开展,为老师们提供了方法指导,也为接下来的“同课异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会的老师都觉得受益匪浅,对“同课异构”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

第二篇章:切磋

根据历史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设想安排,第一组由高三谢家仪老师和黄晓玲老师于5月13日在图书馆录播室,以《罗斯福新政》为课题,说课形式进行同课异构。

谢家仪老师对高考考向把握很准确,在复习知识点时有的放矢,并且对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到位,针对性强,学法指导得当。对于教学内容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如以图片史料形式落实基础知识,特别引起学生的兴趣。重难点突破精准,选取了许多针对性习题材料,层层突破,非常贴合地解决了复习课的相关问题。黄晓玲老师通过分析考情,使备考更具有针对性,用思维导图构主干知识、中外联系,并联系热点,运用史料来拓展重点问题的思考视角,提升历史思维。从基础知识梳理到重难点知识深化再到知识网络的构建延伸,环环相扣,步步深化,由点及面,最后让学生构建起全面的时空体系。

第二组由高一曹力毅老师和孔诗艺老师于6月3日在图书馆录播室,以《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为课题进行同课异构。

曹力毅老师教学目标清晰、重难点分明,课堂理性、扎实,环节衔接顺畅。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为主题,通过表格比较、分析和探究的方法,并借助丰富的史料,详细的历史细节,展示苏联兴亡的轨迹,探寻苏联道路选择的得失,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反思总结其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达到思维升华。孔诗艺老师以巧妙的广告视频作为导入,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与思考,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以不同的史料作为课堂的知识串联点,通过文字史料、漫画、数据表格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以不同的思考角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落实课标与教学要求,与时俱进,体现人文特征。

第三篇章:评课

在评课环节,四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授课思路,诠释自己对于“同课异构”的理解,接着与会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力求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最后,胡龙华副校长高度赞扬了四位老师的专业与专注,从“同课异构”的角度点出他们的共同之处,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改进方法。老师们济济一堂、各抒己见成为本次教研活动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胡龙华副校长在点评中指出,各位老师在以课标为中心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各有侧重,各有千秋,肯定了老师们的个人教学素质。除此之外,胡龙华副校长指出同课异构中每位教师不足之处,并对科组全体老师提出对“同课异构”的“殊途同归”要求:一是要有较高的立意,二是课堂主线要明确;三是史料要贴合学情;四是关注课堂细节;五是学法指导要恰当;六是课堂互动性的有效生成;七是情感升华的到位。并对科组全体教师寄予厚望,借此教研活动能够让课堂教学化繁为简,通过微观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纵观使课堂回归主题,最终实现情感升华,在下一次的同课异构中能够更加完美地呈现。

第四篇章:总结

“同课异构”是基于教师丰富的个性和知识结构,从而对教材进行多向度的解读,教师精心打造的“同课异构”课,不仅是对学生定式思维的突破,也是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对于教师而言,“同课异构”本身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专业成长手段。

通过此次活动让科组老师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位老师对同一节课内容的不同设计与处理,不同的教学组织策略、不同的风格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使教师在比较、反思和研讨的过程中,思维得以碰撞,灵感得以激发,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同样,这种活动的开展也利于科组老师们今后不断的思考,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无疑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新课程新课标改革后历史课堂的教育方法和模式提供了最优范本。

(1)胡龙华副校长进行接地气的理论指导.jpg

胡龙华副校长进行接地气的理论指导

(2)实践(一):谢家仪、黄晓玲老师说课形式的同课异构.jpg

实践(一):谢家仪、黄晓玲老师说课形式的同课异构

(3)实践(二):孔诗艺、曹力毅老师讲课形式的同课异构.jpg

实践(二):孔诗艺、曹力毅老师讲课形式的同课异构

(4)科组全体老师评课.jpg

科组全体老师评课

(5)教研活动后的科组全家福(一).jpg

教研活动后的科组全家福(一)

(6)教研活动后的科组全家福(二).jpg

教研活动后的科组全家福(二)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