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让家国情怀成为家校合作育人的新起点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级家长会专题发言

作者:郑建忠   摄影:佚名   发布人:陈昕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1-10-16   点击量:16537   手机模式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欢迎大家前来参加初二年级的家长会。初二年级是学生心理变化极大的一个阶段,平日有不少家长通过短信、微信、校长信箱等方式给我反馈了许多亲子关系问题。我很高兴地看到很多家庭,家长为孩子提供了高质量的陪伴,但我也很遗憾地看到,一些家庭的亲子关系非常紧张,用“剑拔弩张”形容也不为过。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多说两句话,家长也缺少冷静看待孩子问题的耐心。

2021年4月,《半月谈》刊发一篇题为:《学习无动力、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青少年遭遇“四无”心理风暴》的文章。这篇文章让我觉得很戳心,我节选部分与家长朋友们交流一二。

“社会稳定、物质丰裕、父母关爱,心理问题发病率却连年增长。这代孩子怎么了?”半月谈记者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在全国若干省份调研发现:学习无动力、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出现,这场以“四无”为典型特征的心理危机如同风暴席卷而来。

其一,学习无动力,厌学情绪多。“很多家长会把厌学和青春期叛逆混淆,忽视了厌学背后隐藏着孩子对自我的厌弃。”研究发现,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的苛责,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言语之间的贬损较多,这都加固了孩子糟糕的自我意象。

其二,真实世界无兴趣,断网就闹。为了逃避父母的监管,有的孩子申请了多个QQ号,用不同的身份在网络上社交,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互相传播消极的情绪。辽宁、陕西、四川、江苏、湖北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疫情期间有19.7%的青少年有手机依赖倾向,平均每天使用时间约5.8小时。研究表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刺激促使多巴胺分泌形成愉悦感,但这种愉悦感会使人丧失对其他活动的兴趣。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如果秉持这样的心理和习惯,将减少其与真实世界的链接。值得关注的是,网络依赖还带来网络霸凌行为激增。网络依赖与网络霸凌互为因果,共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刘正奎分析,过去受到欺凌的孩子可以通过回家和独处躲避这样的侵犯和骚扰,现在网络霸凌却能随时随地发生。

其三,社交无能力,虚拟世界比身边人更亲近。年轻人自闭式社交泛化,社交恐惧症背后,是孤独感泛化、低欲望心态的蔓延。“人工智能化社交”在青少年中出现。一些家长不愿意孩子长时间接触网络,自己又很难给予长时间陪伴,就为孩子找了网络替代品,如小度、小爱等智能语音机器人。有位小学生家长发现,自家孩子跟父母多说一句话都嫌烦,有时却跟机器人谈心,在房间里一聊就是几小时。社交技能的学习是青少年时期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但社交隔离不仅损伤了社交技能,还因为网络依赖加剧形成“不当补偿”,进一步带来生活作息和习惯的改变,或将导致下一代年轻人面对面的社交变得更少,生活变得更“宅”。

其四,生命无价值感,枯竭感过早到来。在家校之间的弦已经绷得很紧,社会职场的高度竞争导致成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敲响警钟,加剧亲子关系恶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认为,物质层面充分满足,精神上供养不足,导致心灵的枯竭感过早到来。

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冲击很大。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重,能内心安静,专心攻读,并且懂得自我规划长远人生的孩子显得弥足珍贵。培才学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家长朋友们更是对我校报以极大的信任,把孩子送来读书。我在欣慰感谢之余,也觉得责任重大。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感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我的幸福感恰恰在于培才学校的家长很优秀,培才学校的孩子也很优秀。这些孩子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弥足珍贵”的孩子。另一方面,国家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报效祖国。在这样的社会大舞台中,我们培才学校“弥足珍贵”的学子们要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要珍惜自身的禀赋,强身健体,千锤百炼,强大内心,立志建设可爱的家园。

最近,关于孟晚舟女士回国的新闻激发国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但是,大国博弈的当下,并非每一个遭难的企业家、科学家都会被顺利解救回国。比如,这位科学家——中国“滤波芯片之父”张浩。此时,他仍在大洋彼岸戴着脚铐,遭受牢狱之灾,他比孟晚舟更早被抓。为了诱捕他,美国使出了前所未有的卑劣手段。

张浩,1979年出生,2006年,他在南加州大学拿到电气工程博士学位,被无线射频器件龙头思佳讯高薪聘请。留美期间,张浩成为了全球微机电滤波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拿到了美国专利部门7项专利。在此略提一下滤波芯片。它被视为芯片半导体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不仅是现代无线通信、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诸多行业的核心与基石,还用在了军事和国防领域。

2011年,张浩与朋友庞慰成立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正是被安华高垄断的芯片。短短几年,诺斯就成为了世界滤波芯片的新生代生产商,累计交付了超过1亿颗芯片。全球首款小尺寸5G n41 BAW滤波器、全球首款高功率容量BAW滤波器……世界记录一个接一个在张浩的实验室里诞生了。毫无疑问,张浩触动了安华高的蛋糕,更触动了美国卡中国脖子的利益。

美国政府悄然布下了一张网。先是委派安华高的高管里奇·卢比以学术交流的名义进入了张浩的办公区域。几天后卢比向美国FBI提交了一份报告,声称“张浩完全复制了安华高的滤波芯片生产线”。紧接着编造各种罪名,栽赃构陷张浩,最后竟厚颜无耻的假意邀约并诱捕他。几经努力,被保释后的张浩仍然每天都戴着电子脚铐。而三年后又有一个中国人被套上了这个枷锁——孟晚舟。

2021年6月,美国在一份长达18页的报告中,总结了近些年打击所谓中国窃取知识产权的成果:2015年,中国芯片领军人物张浩被美国以开会之名诱捕;2018年,中国顶级机器人专家席宁被FBI抓捕,至今未归;2020年1月,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叶延庆被捕,面临多项指控;……这份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被列入美国黑名单,还有更多的人被纳入监控之中。

毫无疑问,这绝不是个例,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争,是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博弈。以史为鉴,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曾言:“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这番教诲放在今天,仍然鲜活。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激励国人以史为鉴。回顾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变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移山填海的意志,自力更生、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激励广大学子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家长朋友们,我们身处“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的孩子既是家庭的孩子,也是国家的孩子。我们不妨思考这几个问题:我们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否真正培养了我想要培养的人?怎样才是青年人该有的“学生样”?

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位物理学家,尽管我是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但并不妨碍我对这些物理学家以及他们所作的贡献的崇敬。

第一位是杨振宁,2021年09月23日,生于1922年的杨振宁迎来了百岁寿辰。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教育部负责同志9月22日到清华大学看望这位老人,并代表习近平赠送花篮,转达总书记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祝愿他健康长寿。

杨振宁,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994年,获得北美地区奖额最高的科学奖(25万美元)——鲍尔奖。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杨振宁接受过院士头衔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等等,他曾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四个领域做出过13项世界级贡献。

我国物理学研究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和杨振宁先生有关系,他以个人影响力把清华物理系的基础打造了起来,以私人社交圈招了不少大牛研究者,这个影响使全中国业界都受益。杨振宁早在文革期间就回国讲学,成为中美关系解冻后的第一位来华访学的知名华裔科学家,为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浩劫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杨振宁多次回国讲学,为被浩劫阻碍的中国物理学界带来了前沿知识。他在八十年代推动南开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促成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的设立。到了九十年代末,杨振宁促成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建立,吸引大量优秀科学家回国服务,其中包括首位亚裔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这些年,杨振宁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了数不清的贡献,把中国的部分领域拉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同时还推荐了上千名优秀学生赴国外深造。

杨振宁以物理学第一人的身份,用“面子”为中国请回多少人才?为中国科学家打开了怎样的视野?与世界科技前沿拉近了多少距离?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身数学奖”相继成立。1997年,在杨振宁建议下,清华大学决定根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验,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2003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清华大学盖了三幢“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姚期志,一幢给林家翘,姚期志和林家翘都是杨振宁劝回来的。姚期智在姚班的本科生培养上投入莫大心血,亲力亲为。杨振宁和姚期志的归国可以说是全球华人学术精英回流中国和中国高等教育崛起的一个标志。杨振宁如今尽管已经100岁,却依然会给本科生上课,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启发指引着这些中国科学界的未来人才。杨振宁不仅是科学成绩令世界瞩目,给祖国带来的贡献也同样是巨大的。

第二位是王淦昌,核物理学家。1929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到德国柏林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著名的女核物理学家L迈特纳(Meitner)。1931年,王淦昌提出可能发现中子的试验设想,1932年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按此思路进行试验发现了中子并获得诺贝尔奖。1933年12月,王淦昌获得博士学位,他决定回国。当时有人劝他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你是科学家,中国没有你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王淦昌回答说:“我是学科学的,但我首先是中国人。现在,我的祖国正在遭受苦难,我要回到祖国去为她服务。”

1934年4月,王淦昌回到了祖国。那时国内物理研究的条件很差。他认为首先要培养人才,以使近代物理在中国生根开花。他先到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后到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辗转迁往建德、吉安、泰和、宜山、遵义。尽管一路颠沛,但王淦昌仍然坚持教学与实验研究。期间,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

1960年12月,王淦昌从苏联回国,1961年4月,受命秘密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王淦昌欣然应允,决心以身许国。不久,王淦昌改名为王京,隐姓埋名17年,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以及地下核试验,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淦昌像世界上一些著名原子科学家一样,热爱世界和平,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以更强烈的愿望提倡从事和平利用核能的事业,特别是核聚变能的控制和利用,以使人类从根本上摆脱能源危机的困境。他不顾年逾八旬的高龄,仍不断为受控核聚变能源开发这一科研项目,为发展我国的高技术和基础科学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埋头苦干。“献身、创新、求实、协作”是科研道德的四要素,王淦昌一生在这些方面为后人做出了表率。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分享这两位物理学家所做的贡献,我的心愿是让孩子们知道谁是真正值得崇拜的“明星”,这些科学泰斗在增强国家科技实力、人才培养、推动高科技进步等方面功不可没,体现了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当前的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之际,我们的孩子应该了解时事政治,明辨是非,树立榜样,勤勉学习,尽最大的努力成全自己,以期日后报效祖国。

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有疑惑,“既然国家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可为什么还要出台‘双减’”的政策?借此机会,我想和各位聊一聊这个话题。国家的“双减”政策,旨在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谋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国家希望学校能尽力承担起更大的育人责任。减去学生重复的、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增加更有创造性的学习内容。减去学生过重的,太应试的机构补习,增加更有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减去学生单一的,不实践的学习样态,增加“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

当前,学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同频共振,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双减”实施,“5+2”落地,家长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做好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也是送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父母的爱心、细心、耐心、精心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养料和精神慰藉。过去,家长陪伴孩子大多是上辅导班,是写作业。现在“双减”之后,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方式同过去也不一样了。家长可以陪孩子运动;陪孩子劳动;陪孩子看电影;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逛书店;陪孩子参观博物馆;陪孩子走进大自然……

这些陪伴,虽然不能帮助孩子直接获取分数,却能释放孩子的天性,愉悦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尽情地享受快乐的读书时光。

第二,做好指导。

如果说知识主要是在学校学到的,那么孩子的品性与德行主要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且是永远的老师,必须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品德形成、情绪控制、心态调适、精神塑造、毅力锻造等方面,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开导和指导,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第三,做好督促。

“双减”后,减少书面家庭作业,但并不等于没有家庭作业。做家务、做手工、做公益、做社会调查等都是作业。这些作业,富有弹性,难以量化,也很难逐一检查,靠的是学生的自律和自觉。但是对于个别学生来说,自律性和自觉性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培养出来,此时家长的督促尤为重要。在督促中,让孩子体验非书面作业的乐趣,完成相应的“弹性”作业;在督促中,让孩子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不自主到自主,让孩子良好的自觉性日益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

第四,做好共读。

在学校,可以“师生共读”;在家里,需要“亲子共读”。

为了做好“师生共读”,培才学校在名著阅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省市的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正在进行全科阅读的探讨。在家里,孩子的阅读,是从“亲子共读”开始的。“亲子共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家长和孩子亲密相处的方式。在亲子共读中,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亲子感情;在亲子共读中,让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心灵密码;在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体验“岁月静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亲子共读中,让父母和孩子得以相互学习,互为促进,共同成长。              

第五,做好关注。

家长的关注,不应该只关注孩子作业做没做完;孩子又考了多少分数;孩子在班上、年级排多少名。除此之外,家长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幸福感。我以为,孩子的成人永远比成才重要;孩子的成长永远比成功重要;孩子的快乐健康永远比分数和排名重要。

大自然给不同的孩子赋予了不同的禀赋和特长,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考满分;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上名校;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成为科学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当名星。就像大自然为鱼儿提供水塘,为鸟儿提供树林,为骆驼提供沙漠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既然他们生来独特,又何必非得按照统一的模式,按照唯一的分数标准,把他们培养成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呢?

第六,理解教师。

落实“双减”,推行课后服务,无形中拉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负担。教师默默地做了“双减”的兜底者,比过去担当了更多的责任。而家长呢?家庭培训支出减少了;亲子关系和谐了;家庭幸福感增强了;家长自己接送孩子的时间合适了。

家长在享受“双减”的“红利”的同时,更应该尽量读懂学校老师的不容易,理解老师的艰辛,对老师的工作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家长对老师的理解与善待,既反映出自身的素质修养,又体现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更是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   

第七,提升自己。

过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为了图省事就掏钱把孩子甩给培训班了事。“双减”之后,学科培训班没有了,课后对孩子的教育,将回归到家庭,回归到家长。一些家长在育儿路上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少得可怜,出现了本领恐慌。特别是不少家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教育变革,更是不知所措,倍感迷茫。

因此,“双减”后,家长们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去年我们有些家长就参加了我校由张文质老师团队指导的家校共育培训项目,效果很好。同时,也请家长多关注一些家庭教育公众号,多买一些家庭教育图书自学,多向周边有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们交流探讨。

家长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教育孩子的素养提升了,才能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与质量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才能让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

虽然家长们知道“减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毕竟还要面对升学的压力,心里仍然会感到担忧和不安,我想,做好以上这七点对于破解“双减”下家长们产生的新的焦虑会有所帮助。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责任在肩,任重而道远。希望学校和家长朋友们一起,尽最大的努力,为孩子身心愉悦,成长拔节而改变自身。提供有效的陪伴,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港湾;提供正确的引导,成为孩子前行的灯塔。

谢谢。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