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初一(26)班 陈怡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劳动,这个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的词汇,始终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劳动对于民族存续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性。同样,大发明家爱迪生也指出:“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这进一步强调了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核心地位。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智慧。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他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们树立了奋斗的榜样。
回顾历史,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被誉为“铁人精神”的钻井工人王进喜,还是为中国人实现“禾下乘凉梦”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亦或是“天下万物何所求?只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杨怀远,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动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这些劳动模范的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弘扬劳动精神。我们要明白,劳动不仅是最光荣的,也是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我们要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通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他的青春奋斗故事,就是我们最生动的教材。从在陕北梁家河农村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到走出窑洞赴清华求学,再到主动申请到基层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奋斗的意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论是航天英雄汤洪波的全力以赴,还是贵州山村木匠安师傅打造的“世外桃源”,亦或是上海修车工苗师傅专攻汽车烧机油问题的精湛技艺,这些普通的劳动者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奋斗的价值。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却脚踏实地地把自己的劳动技能炼成了人人羡慕的绝活,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也让自己的梦想因坚持而闪亮,人生因奋斗而精彩。
同学们,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享受着国家繁荣富强带来的美好生活。但我们也应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因此,我们要以劳动为荣,以奋斗为乐,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以劳动圆梦,以奋斗起航。让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汗水浇灌梦想之花,用奋斗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答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者简介:
陈怡杉,初一(26)班班长。她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曾获评河南省巩义市“学习标兵”、“三好学生”、“五星少年”,多次荣获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之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