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1

春蚕织就千层锦,蜡炬照彻万里程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高中部隆重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作者:张长宝 审稿:高静   摄影:郭灏   发布人:陈宇   发布日期:2025-09-11   点击量:1375

9月9日下午16时30分,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高中部在弘毅楼报告厅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旨在弘扬教育精神,表彰先进典型,共话教育成长故事。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参加大会,办公室资俊军主任主持大会。

图片1.png办公室资俊军主任主持大会

匠心耕耘,春华秋实。

大会第一项,伍佑强副校长宣读表彰决定。过去的一年里,我校教师深耕教坛,奋楫争先,取得了辉煌业绩,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先进典型。其中,先进集体1个,先进科组4个,优秀级组长两名,优秀科组长4名,先进教育工作者8名,优秀班主任21名,优秀教师51名。

微信图片_20250911124835_105_40.jpg

伍佑强副校长宣读表彰决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大会第二项,校领导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过去的一年里,在杨耀明总顾问一系列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围绕“教学质量提升”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各项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效。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是培才人的辛勤付出,每一个培才人都值得嘉奖。

图片3.png杨耀明总顾问为优秀级组长颁奖

图片4.png包明副校长为优秀科组长颁奖

图片5.png彭丽娥副校长为高一年级优秀班主任颁奖

图片6.png彭丽娥副校长为高二年级优秀班主任颁奖

图片7.png彭丽娥副校长为高三年级优秀班主任颁奖

图片8.png彭丽娥副校长为高补年级优秀班主任颁奖

图片9.png杨耀明教育总顾问为行政先进教育工作者颁奖

图片10.png伍佑强副校长为教辅先进教育工作者颁奖

图片11.png杨耀明总顾问为高一年级优秀教师颁奖

图片12.png杨耀明总顾问为高二年级优秀教师颁奖

图片13.png杨耀明总顾问为高三年级优秀教师颁奖

图片14.png杨耀明总顾问为高补年级优秀教师颁奖

图片15.png杨耀明总顾问为陆媛老师颁奖

金秋送爽,师道馨香。

大会第三项,获奖教师代表分享育人故事。

图片16.png获奖教师代表蒋文斌老师发言

关注内心,用爱温暖。优秀班主任代表蒋文斌老师以《做幸福的教师》为题,分享了小梁同学转变的故事。用爱心开启交流,用赞赏激发斗志,蒋老师的故事温暖感人,道尽了师者爱生如子的无私与博爱,令人感动。蒋老师还讲述了身边老师们的故事,师者无私、学子感恩,温暖回流,师道绵长,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图片17.png行政领导代表李立民主任发言

理解包容,砥砺前行。优秀领导代表李立民主任以《培才大舞台,精彩一起来》为题,讲述个人成长经历,紧抓职业发展契机,从刚参加工作的迷茫与焦躁到如今的沉稳与淡定,李主任感慨地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理工作的精进,他开始明白教育的意义,从而变得平和、豁达,他感恩培才,感恩在培才的一切美好相遇。遇见对的平台,人的成长便是一片向阳,李主任的深情讲话,令人感动。

图片18.png优秀教师代表刘军老师发言

相信相信的力量。优秀教师代表刘军老师的话题是《相信相信的力量,找到更好的自己》,刘老师40载躬耕教坛,31载班主任经历!从无畏果敢、单枪匹马勇夺佳绩,到向内求索、精益求精成为省优秀教师,再到沉稳老练、准稳定位,带领团队创造佳绩。事业上,刘老师凭一身孤勇、一腔热爱,站好讲台、师风馨香。生活中,刘老师任一股自信、一派乐观,相信相信的力量,活成“超女”,活出精彩!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教师就是给学生点亮人生明灯的,当然首先要自己心中有太阳”,刘军老师不仅自己心中有太阳,还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她的学生们,激励着每一个靠近她的人。

刘军老师就是培才人的榜样和骄傲!

图片19.png杨耀明总顾问总结讲话

会议最后,杨耀明总顾问高度赞扬了培才教师队伍的团结拼搏精神,杨顾问说培才学校是优秀的平台,老师们在教学和管理中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向阳而生,学校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岁月流转,馨香一瓣;教书育人,芬芳满园。在这场充满感动与幸福的庆典中,我们培才人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与幸福,体会到了教师的平凡与伟大。肩上有担当,脚下有远方,希望全体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爱为舟,以责为桨,为学生成长点亮星光,谱写培才教育更加璀璨的篇章。

 

相信相信的力量,找到更好的自己

培才高中语文组  刘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寸金培才高中部领导给了我站在这里向各位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故事的机会,其次也给我自己点个赞,1985年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时,我大学毕业,走进中学校园,开启做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人生历程。班主任当了31年,语文老师一直做到现在,从未间断,我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四十载。因此,我要为自己稳稳的坚守点个赞。

从教40年,教过的学生多,经历的事情也多。办公室资主任让我在这里讲讲自己的教学故事,期待能给年轻老师一些经验或启迪。我想,我的故事是复制不了的,同时也根本无需复制。如果年轻老师能在我讲的故事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思考或感触,足矣。

我分享的题目是《 相信相信的力量,找到更好的自己》。

一、将有意识地做好一手教育教学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变成自己的工作习惯。

1985年教师是分配工作单位的。两年后,偶然时机,我才得知我的工作单位是被人调换的, 我班上的学生也被调换了绝大部分,我全然不知情。得知实情后,我居然一点不难过,甚至还有几分小庆幸心理。我庆幸自己没跟自己的高中科任老师成为同事,不必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地教书;我庆幸自己班上全是草根家庭的娃娃,我就是总司令,一声号令,全班出动,没人会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

春风骀荡时,我带学生骑行二三十里路去春游;秋高气爽时,我带学生骑行二三十里路秋游、野炊。这是建成刚三年的县级普通学校,还没有多少条条框框,总原则是抓成绩,套路自由,“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可能也是我教学方式的疯长期。我自己觉得怎么有效就怎么来,两个半月后全县期中考试统考,成绩一出来,发现自己丢下了个原子弹,我教的两个班语文成绩全县第一第二高居榜首。我这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教学不按常规出牌、歪打正着了。这大概就是后来所提倡的教学改革吧。这以后,我积极报名参加各种教学比赛(上课比赛、教案比赛),到摔打中摸爬滚打,奋力生长。

工作第三年,我获得“县十佳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1994年调到湛二中工作,经历了很多事之后,自己的教学也逐步成熟起来。

记得后来在湛江体育中心听了教育专家魏书生的一次大型报告会,才真正懂得有意识地做好一手教育教学资料的积累和整理作用有多大。明白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原创的一手教学资料随用随丢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不积累,个案永远只是个案,积累无数个案就能摸出教学规律,就能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研究成果,成为领域专家。而不是像我这样充其量只是个有经验的老教师。

 所以,向年轻老师建议:将有意识地做好一手教育教学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变成自己的工作习惯,促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二、给自己做准确定位,向内求索提升教学能力。

基于对我自身个性的反复考量,我决定不参与做行政工作。这一辈子都安安静静地做个语文老师,努力让自己从“称职”向“优秀”迈进的好语文老师。

 2005年,我教高三毕业班语文兼任班主任,3月份时身体出现病症,我住进了附属医院肿瘤科。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七天后出院了,继续带高三学生备战高考。高考结束,我去上海,到复旦大学肿瘤专科医院看病。期间收到学生王子凤高考语文省状元的特大喜讯。我相信相信的力量,吉人自有天相,后来一切都化险为夷,回归到正常轨道上了。

2010年,我带的理科班60人全考上重点大学,班平均666.6分。总分690分以上4人(全湛江理科总分690分以上一共只有7人)。我当年的黄金搭档科任数学组的郑雪飞老师现在也在我们培才,她和我一同参与、见证了这一辉煌。

2012年,我回头教高一时,住所楼下邻居给我取了“超女”的外号。当时,我在二中新旧两校区教三个班的语文,还兼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每天像个陀螺转,两个校区跑,是个超能量女人了(简称“超女”)。记得2016年评正高时,我都不敢如实写周课时量,怕评委说我周课时量太不正常了,有造假嫌疑,于是我只敢减掉一个班的工作量来填写表格。

再后来,我担任了二中语文科组长,带着一群年轻老师连续多年撰写出版了高中语文各年级的教辅资料,搞市级课题、省级课题研究。每位语文老师的科组公开课都必须过“四关”,像春蚕蜕四次皮一样快速蜕变成长,二中语文科组那时很辉煌,逼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语文老师,常常承担湛江市的高考语文备考示范课任务,评上了湛江市优秀示范科组,巾帼建功立业岗。记得在暂时停止评高级职称的那两年,我还是一样要求年轻老师积极报名支教、发表论文、搞课题研究,跟着做的年轻老师,在一恢复职称评定时什么条件都满足,轻而易举就通过高级职称评审了,而没有主动跟着做这些事情老师的就因缺乏材料而干着急了。

我是江西人,在广东湛江没有任何人脉资源,勤奋钻研便是我在三尺讲台上的立身之本,而且我始终相信勤奋努力之人运气最终不会太差。

所以,建议年轻老师给自己做准确定位,向内求索提升教学能力。要积极主持课题或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探索自会促使自己有不断成长。放眼当下,教学能力超强,教学业绩超好的优秀老师,就能拥有更好的平台,更多的选择机会。

三、建议年轻老师懂得高度重视语文课堂的德育效能。

教育的灵魂就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唤醒人格心灵。从人的心灵深处唤醒人的自我意识、生命感、价值感、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等,使之成为一种自觉。

语文课堂必须高度重视德育效能,高考语文的作文占60分,被称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三观不正,没有责任担当和大格局的学生,纵使语文基础有多好,作文如果立意不高,根本就无法获得高分。诗人北岛说:“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当学生真正能从思想深入有了正确的认知,那勤奋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心甘情愿的行为了。记得我在廉实高补教2022届(2)班语文时,学生黄美子有一次在周记中这样写到——

虽时隔近六个月,我仍记得在第一堂语文课上,刘老师和我们聊电影《一代宗师》,她告诉我们这部电影独特的文艺格调和深层含义,领悟人生的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刘老师还告诫我们,要善于把“潜力”变成“实力”;告诫我们,物随心转,境由心造;告诫我们,要懂得一个人的成长速度要远远快于父母衰老的速度才好,这样才能免去人生的许多的遗憾。正是从这一堂语文课开始,我明白了在接下来的十个月里,我要怎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应该肩负起怎样的责任。

昨天,我们培才高二(2)班陈姝凝同学在回顾上学期学习时写到:“我十分认可刘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所说的‘作文就是考生大局观的具体展现’,平日里只会埋头苦学不闻窗外事的同学,当作文内容要与家国、世界联系时,见解就显得格外幼稚。缺乏广阔视野和正确价值观的同学写作文时就难撑起格局高度。所幸,刘老师在课堂上对拓展我们的知识视野,树立我们正确的‘三观’十分的重视,她的谆谆教导让我们在语文字词句篇的学科知识中领悟人生哲理,汲取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也许就是刘老师教给我们的在应试背后的‘救赎之道’吧。”

四、建议年轻老师常常做做教学设计的“别有用心”之人,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的特别力量。

“生活的范围有多宽,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广”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材是固定的,但课堂必须是鲜活多彩的。多一些课堂教学机智,学生就能增多几层学习的收获。

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纪念活动为例。上午全校学生看直播,下午我选择上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这是关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我安排当天作业是写直播观后感。第二天语文课我没有急着赶教学进度,而是就昨天的阅兵活动,问学生几个问题:

1.纪念活动的拍摄角度有什么深层意义?

2.纪念活动是怎样呈现赓续抗日精神和珍视世界和平的主题的?

3.阅兵暖场8分钟《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四首歌曲的神级编排的用意是什么?

4.三辆检阅车,一辆车牌号“1945”,一辆车牌号“2025”, “1945”空车的设计意义是什么?

5.你看到了战旗方阵中的哪些旗帜?拍摄停留时间最长的是哪面旗帜?你理解了其中深意么?

6.八万羽和平鸽八万只彩色气球同步在哪个背景下放飞的?

7.三架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你看到了吗?

然后,我意味深长地说:“请问同学们,以上内容,你昨天的观后感写了吗?

有部分同学在摇头,有同学说现在老师提出了这些问题,我就知道了观后感应该写的重点内容在哪里了。

我问:“那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呢?”

有同学立即答道:“完成观后感的升格写作。”

今天是9月9日,明天是教师节,我安排语文课上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堂练习从“袁隆平”的颁奖词中,掌握颁奖词的写作要素,然后为焦裕禄写颁奖词。课后作业:在你高二的九位科任老师中任选六位,分别为他们写颁奖词,可以作为教师节礼物。

五天前(9月4日),香港著名歌手刘德华,现身华为发布会,他在以“人生的开与合”为主题的演讲中说:“人生的开与合,就是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节奏把握好,一开一合之间,会见到更好的自己。‘开’是迸发,是坚持,是成就自我的力量。‘合’是蓄力,是沉淀,是向内求索的定力。”

让树成树,让花成花,让草成草。我觉得我的责任——是树的就助其成为参天大树,是花的就助其繁华满枝,是草的就助其绿草如茵。在教育的生态园中各有其生长空间,各有其舞台,各有其精彩。

我们在培才教书育人就是引领学生在知识领域,翻越一座座陡峭高山,趟过一条条湍急河流。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相信相信的力量,找到更好的自己。愿在座各位同仁: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预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谢谢大家!

                                  

2025年9月9日

 

刘军老师   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荣获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曾担任湛江市二中语文教研组长,2011年被湛江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研组长。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39年,2005年、2007年所教学生分别夺得广东省高考语文省状元、省第二名;2010年所带班60人全部考上全国重点大学,此年高考理科总分690以上的全湛江市共有7人,此班占4人,班平均分666.6。2000年参加湛江市说课比赛荣获中学语文组壹等奖,2013年课例《范仲淹的家国情怀》荣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的广东省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优秀课例壹等奖。2016年《爱·思·行——教育教学探索》一书获得第三届湛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成绩突出,2015年指导易小蓉老师执教《春江花月夜》获得“第11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壹等奖,2020年指导凌美云老师执教《无衣》获得“‘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全国二等奖。主编出版《高考作文风向标》一书,从2009年开始至今每年主编出版一本全新内容的《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主编出版教辅书十多种,出版个人专著一本。主持省、市重点课题多项。




粤公网安备 44080202000084号   粤ICP备 09150882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2440800661534122Y   进入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