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吴骏、初二(18)班 管星尧
吴骏(老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管星尧(学生):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吴老师:我是初二年级吴骏老师。
管同学:我是初二(18)班的管星尧。
吴老师: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那旌旗飘扬、铁流滚滚的壮阔场景,至今仍令我们心潮澎湃。星尧,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观看这场阅兵,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管同学:吴老师,犹记得那天我和全班同学一起端坐在教室里观看阅兵仪式,虽然隔着屏幕,但内心仍无比震撼与自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士兵们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步伐,一系列如钢铁长城般展现在眼前的国产新型武器装备,特别是压轴登场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解说词中的那句“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让我热血沸腾。这些无不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防实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坚实后盾。这是一次对“和平的礼赞”,更是一次对“力量的宣誓”!
吴老师:说得非常好。这场阅兵,正如你所说,是一次“力量的宣誓”。但不知你是否留意到,在观礼台上,那些白发苍苍却依然挺直脊梁、精神矍铄敬着军礼的老兵们?
管同学:是的,吴老师!老兵们的眼神无比坚定,令人动容。80多年前,在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他们和无数先烈,秉持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他们佝偻的身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庄严的军礼,诠释着永不褪色的忠诚。致敬他们,就是致敬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致敬伟大的抗战精神。
吴老师:是啊,据统计,全国健在的抗战老兵仅余87人,平均年龄高达105.6岁,这些老兵戴上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来到北京,见证盛世如先烈所愿。在他们当中,有一位名叫刘世钺的老兵。1938年,在烽火连天的太行山上,刘世钺参军入伍,成为八路军第129师宣传队的一名小战士。那时,他还没有一杆步枪高,但打敌人的决心“比山还坚定”。有一次,宣传队在一个小山村演出时,突然遭遇敌人进村搜查。乡亲们将宣传队员分散带回家中隐蔽,刘世钺被一位老乡藏在羊圈里。最终,那位拼命保护他的老乡倒在血泊中,至死未透露他的半点踪迹。后来,噩耗频频:刘世钺的亲人和乡亲被日军关进庙中,活活烧死。国仇家恨,如尖刀刺在心里。刘世钺迅速成长为坚强的战士,带着“替亲人报仇、为同胞争活路”的想法,跟随部队转战各地。他说,那时自己就一个信念——跟着共产党走,为正义而战,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管同学:“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战老兵的故事比岁月滚烫,他们的故事就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悲壮史诗。这些老兵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尊严,烽火岁月虽然远去,不朽功勋要永远铭记!从1931年到1945年,中华民族十四年浴血奋战,让我们深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国安。昨天的艰苦卓绝与今日的国泰民安,是一脉相承的。
吴老师:历史的教训警醒我们,必须将国家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阅兵,作为国家重大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场展现国力军威的盛大仪式,更是一堂直抵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通过视觉的震撼、历史的回望、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传承,让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如今,我们仰望“战鹰翱翔”,惊叹“东风浩荡”,这前所未有的雄厚国力,既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和平最坚实的保障。
管同学:我明白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作为培才学子,我们目前虽还不能直接投身国防事业,但这场阅兵式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创新的力量与价值。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培养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学习前辈们甘于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未来我们也要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共同筑就保卫和平的钢铁长城!
吴老师: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告慰是奋斗。对于培才学子而言,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缅怀先烈,立报国之志,践爱国之行。要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时刻准备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希望大家铭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从此刻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管同学:红旗漫卷,江山如画。最后,请允许我们用三句话结束今天的演讲:铭记历史,是对过去最好的致敬!
吴老师:砥砺奋斗,是对现在最好的把握!
合:开创未来,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
谢谢大家!
演讲者简介:
吴骏,初二年级语文科组老师,曾获得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第十七届教师教学技能(解题能力)比赛一等奖,第27届语文报杯写作指导一等奖。
管星尧,初二(18)班班长、语文科代表,她品学兼优,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自信开朗,是班级的好榜样,老师的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