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
Image 1

名师进校,研究高考 明晰方向,高效备考

——我校高中部数学科组名师进校园活动

作者:魏欣 审稿:王为常   摄影:魏欣   发布人:陈宇   发布日期:2025-11-15   点击量:106

为深化数学教学改革,高效备考高考,我校高中部数学科组于2025年11月13日成功举办了“名师进校园”系列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湛江市第二中学数学党支部组织委员刘海鹏莅临指导,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一场教学盛宴。

此次讲座在王为常科组长的介绍名师开始。刘海鹏是数学教研组教研员,高中数学高级教师,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教练员,现任湛江市第二中学数学党支部组织委员,高一数学备课组长,所带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多人获得省三等奖,参与广东省十三五重点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市级课题2项,有数篇论文发表在《中学数学研究》等刊物上,参编教辅系列专著2部,是湛江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

讲座中,刘海鹏老师以《研究高考、明晰方向、高效备考——新形势下高考数学复习备考策略》为题,从最新高考数学备考展开深入解读。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近三年年新课标1卷命题特点。二、近三年年新课标1卷命题与教材习题对比。三、2026年高考数学备考建议。

刘海鹏老师的讲座专业性强、分析透彻、总结到位。给出了2026年高考备考建议:

1、适当降低教学速度,保证第一轮复习充足的时间和课时。因此考试不宜过多,太多的周测挤占了老师上课和学生学消化的时间。2025届的八月、九月一共进行了1次周测,所以第一轮复习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不赶进步,不减课时,应讲尽讲。

2、落实课标,回归教材,重视真题。将教材,真题,教辅融入第一轮复习,试题难度5:3:2,重基础,让勤奋得孩子有出路;显思维,让聪明得孩子有捷径。大题是得分的主阵地。普通学生注重课本和真题即可,优等生需要关注各种类型的创新题。

3、强化思维品质的培养,试题命制要创新设问方式和思维方式。采用逆向设问,比如2024年第16题已知面积求直线,第17题已知二面角求变长,2025年第8题求角度,2025年第14题的随机变量,2025年第17题证明球心在坐标轴上。

4、二轮专题复习课突出主干知识、突出模块的融合。如16第数列与导数,18题椭圆与圆,19题导数与三角函数,关注试题的阅读量降低,思维含量提升,计算量较大,但多想可以少算。题干短小精悍,情景题不多,阅读量创近5年新低,清除虚假的数学情境,多想少算,考查纯数学的理解,考查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5、防止机械刷题,回避解题技巧和二级结论。2025届得模拟题大多以2024年高考题为蓝本进行改编而成,如抽象函数,新型曲线,复合函数的对称性问题,三角函数和差公式的对称求解,三角形中的中线、垂线、角分线、面积等问题,圆锥曲线的定点、面积问题、焦点三角形,离心率,切线问题。立体几何中的动态、截面问题。数列中的新定义问题,概率中的递推关系,较复杂的分类讨论求概率,极值点偏移,隐零等。今年高考全面回避,如广州一模、二模的多选新型曲线,深圳的回归课本题也更有价值。解题技巧如极点极线,非对称韦达,齐次化,必要性探路等没有出现。所以做20套题和做50套题可能没什么区别,适合将三年前的高考试题拿出来做。

6、考前的押题卷要慎用。因为题目大多是模仿近两年的高考题,而真正的高考中的基础题可能是往年高考真题或课本题的改编,但是创新题是不可能出去年的类似题的。如2013年的抛物线的内接四边形的面积,2014年的数列新定义,2015年的导数和三角函数。

参与活动的高中数学科组全体教师一边聆听,一边记录,一边反思,一边提问。刘老师的耐心解答和指导,让我们明白,高效备考需以“基础为纲、思维为核、规范为要;研究高考,明晰方向,高效备考”,通过科学规划、精准训练与心理赋能,助力学生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跨越。教师持续研究高考命题趋势,动态调整策略,让每一分努力精准转化为分数。

此次讲座对我校高中数学高效备考高考有很好的指导性,与会老师们受益匪浅!

1.jpg2.jpg

3.jpg4.jpg

5.jpg




粤公网安备 44080202000084号   粤ICP备 09150882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2440800661534122Y   进入旧版